在國際貿易中,EXW(工廠交貨)是一種特別受生產廠家歡迎的貿易條款。原因很簡單:廠家只需要在自己的工廠把貨物準備好,交給貨代,后面的事兒就交給買方處理,多省心??!但別高興太早,EXW雖然操作上輕松,但在退稅和財務處理上卻可能讓您“吃不了兜著走”。今天我們就來聊聊EXW的便利背后那些容易被忽視的“坑”,以及如何聰明應對。
目錄
EXW的優(yōu)點顯而易見:廠家把貨交給貨代就完事,不用操心運輸、報關這些繁瑣環(huán)節(jié)。很多外貿公司都喜歡這種方式,覺得自己輕松,老板也覺得省事。但問題來了,很多廠家用EXW成交后,還想著拿Guía de Reembolso Fiscal的好處。按理說,EXW下報關和退稅跟廠家沒啥關系,可現(xiàn)實是貨代報關時需要廠家抬頭,稅局也默認廠家可以退稅。于是,EXW的廠家還是得摻和進報關的事兒。
麻煩就出在這兒。EXW下,廠家的財務記錄只算貨物的出廠價,比如100美元的貨,賬上就記100美元。但稅務和海關要求按FOB(船上交貨)價確認收入,F(xiàn)OB價得加上港雜費、國內運輸費等,比如總共110美元。這些費用在EXW下是買方付的,廠家一分錢都拿不到,也沒法記在賬上。結果呢,財務收入和稅務收入對不上號,退稅時就得撓頭了。
更讓人頭疼的是,最近政策正在逐步趨緊給EXW添了新麻煩。實際從2022年7月21日起,如果用EXW報關,海關就要求必須填上雜費項,包括港雜費、國內運輸費等。假設貨物出廠價100美元,雜費10美元,報關時得申報110美元,但廠家實際只收到100美元的外匯。這外匯金額和報關金額一對比,差了10美元,退稅申報自然就卡住了。
更棘手的是,稅局審核退稅時,會要求廠家提供從工廠到港口的運輸費、報關費、港雜費等證明文件。可EXW下,這些費用是買方承擔的,廠家哪來的單據(jù)?找客戶要,人家不一定給;找貨代要,貨代說這跟你沒關系。廠家被夾在中間,左右為難。事實上現(xiàn)在業(yè)務操作層面已經嚴格按照相關條例處理,不會再有“睜一只眼,閉只一眼”的情況出現(xiàn)。
用EXW報關,不光退稅麻煩,還可能惹上其他風險。比如稅局查賬時,發(fā)現(xiàn)雜費沒報全或報錯了,退稅可能會被卡住,甚至還得吃罰單。更嚴重的是,如果被認為虛報或漏報,可能連公司信譽都會受影響。
舉個例子,某公司用EXW出口,報關時沒填港雜費和國內運費,結果被稅局查出影響海關統(tǒng)計準確性,不僅要補交費用,還可能面臨處罰。這種“隱形麻煩”讓不少廠家用EXW時提心吊膽。
面對EXW的這些困擾,有沒有啥好辦法?其實很簡單,一定要用FOB條款。FOB下,廠家得把貨送到港口并裝上船,港雜費、國內運輸費都由廠家付。這樣,財務記錄的收入就包括這些費用,跟稅務要求的FOB收入一致,退稅時也不用為證明文件發(fā)愁。
當然,如果客戶非要用EXW,也可以試著在合同里約定讓買方提供費用證明,或者報關時按FOB價申報(不過得小心合同和實際操作別沖突)。但最省心的還是談單時直接定FOB,既能順利退稅,又少了不少麻煩。在現(xiàn)有環(huán)境下,可以考慮放棄使用EXW報價的客戶。
EXW看著省事,但在退稅和財務上卻容易讓人“翻車”。尤其政策趨緊后,EXW報關的難度和風險都變大了。所以,在國際貿易中,選對貿易條款真的很重要。FOB可能稍微費點心,但至少能讓您在退稅和賬務上走得順暢些。希望這些分享能給您提個醒,下次談單時多留個心眼,少踩點坑!
? 2025. All Rights Reserved.